第一百八十一章:不如一个孩子 (第2/2页)
晏旭在乡试前说的那番大义陈辞的话、已经传进了京城,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是何等的宽广胸怀、大义凛然?
而你身为太子,却在人家初初考上举人之时,就因为质疑人家以前的言行、而赞同剥夺了人家的功名?
气度呢?
胸怀呢?
都喂狗了吗?!
还是夸赞着晏旭在说,岂非更是在指责朝廷没有容人之度?
这是在放什么狗臭屁啊。
老皇帝这一瞬间都觉得:自己以前给太子请的太傅、其实都是去教导太子荒唐文学去了。
“父皇!”
太子喊了一声。
他没有听出陛下语气背后的潜藏之意,他只觉得陛下现在表情尚好、语气尚温。
这就明显在表示:陛下也有赞同这个提议的想法。
因此,太子的态度就更加坚持。
非但没有站去一边,反而上前一步,抱拳就道:“若说晏旭进入朝廷成文官后、能与其他的武将割裂关系。”
“但父皇您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了,西南侯世子和晏旭同气连枝、打断骨头连着筋,要割裂也只会是明面上儿的割裂。”
“父皇,未雨绸缪,不得不防啊!”
太子说完,就动了动身子,趁机朝侧后两边、各瞟去一眼。
他也想获得一片附议之声。
可惜,什么都没有听到。
根本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
太子就忽然觉得空气有些安静,整座金銮宝殿内,似乎都变得诡异起来。
令他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猜测:自己可能说错话了。
可不等他想明白、自己到底哪儿说错了,就听到陛下一声厉喝。
“滚出去!”
这是连训诫他都懒得了。
太子很懵,却不敢反抗,只得转身,求救似的看向王福庭。
希望对方能给自己点儿提示、或者能保住自己的颜面、别丢得这么厉害。
王福庭的两眼却只盯着地面。
太子黯然地退出了大殿,背影都显得无比惶惑和无助。
他可是堂堂一国之太子啊,当着文武百官们的面、被喝斥滚出去……
此刻连他的脚趾头、都在告诉他:“你与帝位无缘了。”
王福庭也感觉到了。
但他也没有站出去支持柳如晦。
有很多时候,陛下会跟人唱反调。
支持的人越多,陛下就越会怀疑那些人、越不会同意。
王福庭只在想:怎么打击一下建王的声誉。
拯救己方最好的法子,就是拉对手一块儿下水。
最近建王的势头,可是越来越盛了啊。
而老皇帝,在瞥见王福庭低垂的脑袋后,就转移了视线,看向了建王。
“鸿建,你来说说。”
这个老三和赵云义私下有来往的事,老皇帝也听说了一二。
并未阻止。
甚至把赵云义关起来,让赵云义在很多事情上、不得不求助老三,也是老皇帝故意为之。
现在,柳如晦弹劾到了赵云义的头上,老皇帝不愿意让自家三小子、再缩在后头。
这会显得三小子很没有义气。
投靠、投靠,指的就是有事的时候、靠山能帮忙。
在这方面,老皇帝还是觉得自己的三儿子、缺少了一些该有的担当。
就像科举舞弊之事闹出、书子们静待朝廷反应的那时候。、
身为书子们追崇的赵鸿建,却只想明哲保身、还想从中渔利,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头。
就是在自毁根基、丝毫没有勇于担当的气魄。
老皇帝一直想挽救、三儿子在这一部分的声誉,却苦于没有机会。
现在有了,他就把这机会踢给了三儿子。
支持太子一方的臣子、眼神就暗了暗。
支持建王一方的人,眼神就亮了亮。
他们知道:这是对建王提升影响力、最好的机会。
一边太子被撵了出去,一边建王如果再好好表现一把的话,相信支持建王的人会越来越多。
“建王,要抓住机会啊,要反对柳如晦啊。”这些人在心里默念。
赵鸿建却不知道自己的父皇、对自己提问是这个意思。
听问,他有些不情不愿地站了出去。
脑中飞快地转着念头,权衡着各方面的利弊。
再偷觑着父皇、和一些臣子们的脸色。
看得支持派们,心神就绷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