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被亩产吓坏的一帮皇帝 (第1/2页)
要知道秦汉时期,一亩水稻不过能够产出百来斤的粮食,隋唐时期南方也最多能够产出一百多到两百。
而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之后,精耕细作之下,两宋时期的粮食,水稻亩产终于突破了两百斤。
至于如今的大明,主要是依靠湖广地区广袤而优质的稻田,来进行水稻的耕种。
水稻轮作,一年双季,这已经差不多是肥力上限所能产出来的巅峰产量了,但这依旧不过三百斤。
但是没有想到,居然会是三千斤……
十倍于明朝……
看着光幕之中出现的沉甸甸的,黄灿灿的稻田,朱元璋人都傻了。
产量提升十倍,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饿肚子,意味着大明江山能够永远稳固的传承下去。
激动之后,朱元璋又是一阵的无奈。
"这样的神仙一般的人物,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大明朝?"
"要是大明有这样的人物,百姓又怎么会饿肚子?"
眼看自己的父亲越来越激动,朱标在一旁开口提醒道:"父亲,也许我们可以全国各地搜寻优质稻种?"
"咱们也试一试培育出更好的品种,虽然不可能做到粮食产量提升十倍上这么夸张,但只要比现在的粮食产量略有提高,那么放在全天下这就是了不得的成绩!"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说得有道理。
大明朝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这样的技术。
如果真能培育出更好的稻种,哪怕只是略有提高,对于全国的粮食产量来说,也是极大的贡献。
"标儿,你的想法很好。"
"朕会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寻优质稻种,并组织有经验的老农进行研究。"朱元璋坚定地说。
朱标点头赞同:"父亲圣明。我们还可以设立一个相关的机构,专门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豪门贵族们不愿意扯下脸面来研究,但寒门学子总有为了奖赏可以俯身去研究的,这样一来我们也能够有更多的人才进入到其中。"
朱元璋微微颔首:"嗯,这个主意不错。朕会尽快安排。"
……
唐朝。
李世民表情也有点傻眼,他知道粮食一定是产量有了大突破,但他没想到居然这么的夸张。
亩产三千斤在他看来已经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了,我怕只有真正的神仙,才有这个本领。
"一亩地身材三千斤的粮食,恐怕大唐十亩地,也做不到这样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多的土地意味着更多的粮食,意味着更多的人口,也意味着国家更加的强盛!
粮食产量提高十倍,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领土扩张十倍也没什么区别。
虽然这么类比有些不太准确,但至少能够让国力强盛许多倍,这是毫无疑问的。
眼下的李世民虽然被称为天可汗,但是在很多事情上还是非常憋屈的。
比如说他不得不去和亲,去稳住突厥人,去向国内的世家大族们妥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