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统筹会? (第2/2页)
若是不能,那到了五代,石氏恐怕就会衰落到即便有青年才俊涌现,也无力为其保驾护航,将其托上朝堂的程度。
说回正题。
刘荣要着手布局盐铁,少府内帑是重中之重,少府卿就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人物。
偏偏如今的少府卿,是唯唯诺诺,只知道执行,却根本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万石君石奋。
所以,在盐铁之事当中,与少府相关的议题,刘荣大概率要同老少府,如今的丞相刘舍商议。
——比起石奋,即便是已经卸任少府数年,刘舍也依旧是刘荣更为偏向的‘少府问题专家’。
刘舍这个刘荣心中的‘荣誉少府’到场,正牌少府石奋自然也无法缺席。
就算石奋无法领回刘荣的意图,也至少要让石奋知道,朝堂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免得到时候具体操作起来,石奋这个少府反倒跟不上节奏。
除了丞相刘舍和少府石奋,剩下的人,也基本都是如今朝堂之上,最令人瞩目的重臣。
——亚相御史大夫窦婴,一方面是代表东宫窦老太后出席,一方面,也是以亚相的身份,参与这场规格极高的政治商讨会,为日后担任丞相积累政治经验。
内史韩安国,作为坊间百姓口中的‘关中的丞相’,自然也出现在了这场商讨会当中。
至此,汉家三公九卿、共十一人(太尉闲置)当中,最举足轻重的四人:丞相,御史大夫,内史,少府,已是悉数到场。
剩下的七位——典客、宗正、太仆、大理(廷尉)、卫尉、郎中令、奉常,则于此事没什么关系,刘荣便没叫。
反倒是几个年轻人,竟也被刘荣以‘旁听’的名义,召入了这场级别奇高的会议当中。
——谒者仆射汲黯!
——大理下属刑狱司监令张汤!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以及,才刚得以察举入仕,担任郎官的‘先贤’颜回之后:颜异。
很显然,刘荣是想通过这一场更偏经济范畴的政治会议,来给这三位朝堂新星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但在其余四位公卿重臣眼中,刘荣这个安排,确实有些别样的味道了……
“陛下这是……”
“已经定下了盐、铁之事的主事者?”
这个猜想一旦在脑海中出现,四人便愈发觉得自己没猜错。
看看这三人!
汲黯——官宦世家子弟,祖辈世代为官,对于官场上的弯弯绕,那都是能总结出一本祖训的!
再加上汲黯本人,又是走的‘道德君子’的为官路数,刚正不阿,原则性极强。
即了解官场生态,即各种明里暗里的潜规则,同时又极具原则——妥妥的御史胚子。
张汤那就更明显了,谜底直接就在谜面上:大理(廷尉)新生代俊杰,律法人才!
同时,张汤虽也算得上是官宦子弟,却在父亲过世后,经历过一段家道中落的低谷,对于基层,尤其是地方乡村的一切,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
律法人才,熟知基层——妥妥就是个判官,一抓一个准那种!
最后的颜异,看上去没什么好说的,但和前面两个人放在一起,那就有些令人暗暗咂舌了。
试想一下;
在盐铁之事议定后,刘荣把这三个人派去了江都。
既然是要针对盐、铁搞垄断,那自然就会不可避免的,触碰到原有的盐商、钢铁商人的蛋糕。
虽然个人安危不至于出问题,但明枪暗箭,终归是少不了的。
到那时,按照这三个人的配置——一个御史胚子,一个判官阎王,一个先贤后人、学术大拿!
真要有人跳出来搞事,汲黯奏折一写,张汤把人一抓,该叛叛,该杀杀!
临了还有颜异这个颜回嫡传后人站出来,安抚那些个学阀……
“嘶~”
“即下定如此决心,盐铁之事,只怕陛下已是胸有成竹。”
“便是阻碍再大,怕也没人能阻止陛下了……”
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是通过脑补得出这个结论,刘舍、窦婴、韩安国、石奋四人暗下,也顿时生出了一股肃然。
——事情还没定下,办事儿的人,刘荣已经安排好了。
甚至就连事儿怎么办,刘荣都已经专门找了相应特长的人,来组成最终的班子。
既如此,那接下来的商议,就不存在‘盐铁官营要不要搞’这么个议题了。
剩下的问题,只有怎么搞、在哪搞、让谁搞,以及什么时候开始搞……
“盐、铁之重,不逊于粮、布——皆乃关乎宗庙社稷,又系百姓民生计之大政。”
“粮价鼎沸,朝堂当平抑粮价,与民饱食;布帛价高,朝堂亦当平价售布,与民暖衣。”
“——盐、铁亦然。”
“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关中粮价鼎沸,后又朕以储君之身,主持粮价平抑事,我汉家,便定下了粮吃不炒之百年大政。”
“于是,少府官营粮米,将粮食这关乎宗庙、社稷安稳的命脉,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
“至今过了五年,少府内帑官营粮米,或许还没有展现出明确的成果。”
“但粮食价格稳定、百姓民没有因为粮价波动而苦不堪言,本身就是粮食官营最根本的初衷。”
“而现在,朕要再对商人们下一次‘杀手’,让少府把手,往盐、铁上伸一伸了。”
“——和官营粮食一样,还是少府内帑官营的路子,不限时、不限量的购入售出,以确保价格稳定。”
“但和粮食稍有不同的是:盐、铁两项,少府不单要做一个倒买倒卖的商贩,同时也要做辛勤耕作的‘老农’。”
“换言之,少府内帑要制盐,要锻铁。”
“并且要以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盐铁,将盐、铁私商全部倒逼去其他行当,以达成对盐、铁的全面垄断。”
“这件事的诸多难点,便是今日,朕欲与诸公商议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