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突破河岸 (第2/2页)
而众人的行动效率都非常高,包括下面的人,渡过尼罗河是现在众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若是连尼罗河都渡过不了,那他们这场十字军征伐那可就太好笑了,哪怕是为了不丢人,他们也得万众一心。
十字军的行动很快,渡河的合适地点没有多久就确定下来了,毕竟十字军已经对尼罗河的大部分渡口进行过试探攻击,只是需要不断筛选而已。
为能够顺利渡河,十字军做了许多准备,包括在其他渡口采取攻势以掩盖自己的主要意图,还有在各方面进行疑兵调动,使对此感到迷惑。
法蒂玛军队都因此一度以为十字军都快要放弃了,十字军现在的攻击力度比起之前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渐渐的他们也开始松懈了起来,而这正是十字军想要的效果,在埃及人松懈之时,他们开始了行动。
因此,当十字军发动真正攻击的时候,河对岸的埃及守军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他们一开始还以为这不过是十字军又一次毫无意义的反击,结果却发现味道不对起来。
大量十字军骑兵在对岸守军懵逼的眼神中占据了渡河浅滩的上下游,接着数量众多的十字军步兵在身穿重甲的武士们带领下开始了渡河。
该渡口的埃及守军还没来得及做什么,突然箭雨就沐浴在了他们头顶之上,而射出这些箭失的正是那些来自威尔士的长弓手们,他们在拉弓的时候简直是把整个身体都压在弓上,用身体的重量而换来巨大的动能。
十字军的行动取得了开门红,一直到十字军渡过尼罗河都已经过半时,其他地方的埃及守军才刚刚赶来,然后这些赶来的埃及人就遭遇了十字军一直隐藏起来的大杀器打击。
弩炮。
当不列颠十字军还在帝都时,埃德加靠着自己在罗斯的关系,从帝国军那里购买了五门本来应该报废的弩炮,这些弩炮虽然打算报废,但实际上大体依然是完好的,所以埃德加把它弄到了手中。
现在弩炮正在把敌人一个接着一个钉死在地上,埃及人简直可以说是直接作鸟兽散开,躲避弩炮的打击,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死者。
借着敌人躲避锋芒的时机,十字军加把劲开始了冲击,他们的眼中只有河岸,只要到达了河岸,那胜利就属于他们!
但是即便弩炮一刻不停地对河对岸射击,可随着敌军士兵的不断增多,渐渐弩炮也压制不住敌人,而且这些弩炮作为拜占庭军队的淘汰品,其本身也是有着巨大问题的,这些问题随着使用频率的疯狂飙升,也暴露了出来。
一架弩炮的弩壁直接在即将发射的时候爆裂开来,那带着巨大力量的筋键直接扫死了最近的弩炮操作员,把那个人一次性打成了两截。
场面一时之间就非常的血腥,还影响到了其他弩炮组的发射,因此发射频率直接就慢了下来,而这就让更多的埃及人得以活动起来。
箭失很快就开始落下,一轮一轮的箭失落在了十字军的前进队列里面,不断激起水花,但是这次的十字军没有任何犹豫,他们依然坚定的前进。
见往常的箭雨驱散不好使,埃及人也十分干脆的进入了下一招,也就是直接在滩头和敌军厮杀。
随着几位埃及埃米尔的呼喊,一大群埃及士兵冲入了水中,随着他们的行动,水花不断飞溅,还有不少骑兵也跳了进来,要和十字军决一死战。
水中的战斗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一般,双方都被水流所带来的阻力而困,这样的战斗也是无比残酷的,因为一旦落水往往接下来只有死亡,而且河水往往也会被鲜血所覆盖,让士兵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片鲜血地狱之中。
在养育了埃及文明的尼罗河之中,两个可以说和埃及文明毫无关系又千丝万缕的信仰信徒厮杀着,金铁和惨叫在一起奏响,死亡随处可见,而河水也很快变得血红。
埃及人发现这次十字军非常难缠,基督徒完全是以一种不成功就成仁的姿态在和他们争斗,无论倒下多少人,总是有着其他十字军前仆后继冲来。
埃及人的损失越发惨重,其兵力本来就比十字军少,所占据的优势也就防守方的防守优势而已,现在这个优势被十字军的悍不畏死完全给抵消了。
这里的埃及守军以城镇居民为主,而且还是开罗的贫民,他们的战斗力和装备都处于一个较为低劣的状态,现在面对这样的攻势,所以他们根本应对不了。
埃及人只能一退再退,不断后退,于是后退渐渐变成了溃散,变成了崩溃,就这样,十字军踏上了尼罗河的左岸。
“向您祝贺,埃德加大人,我们打败了异教徒,接下来我们一定可以拿下异教徒的老巢的!”
当以埃德加为首的诸位十字军首领来到正在被士兵们收拾战场的尼罗河右岸时,一个盎格鲁撒克逊武士跪在了埃德加面对,向他祝贺着。
尼罗河左岸宛如一个屠杀场,到处都是倒地的埃及人尸体,基督徒在其中活动着,取下来各种值得收刮的财物,以及对士兵来说最重要的装备,至于尸体那就直接往河里一扔,河水会带走一切的,没看之前的战斗把湖水都染红了,结果现在血水基本上都澹去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战士,突破尼罗河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而已,我们接下来还有更多更惨烈的战斗,要做好准备,别有什么骄傲的心理。”
埃德加没有因为那祝贺而多高兴,只是看起来有些扫兴的说道,因为他很清楚,埃及人依然有着战斗能力,法蒂玛哈里发的实力依然强大,那依然是一个恐怖的敌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退下了,而他对埃德加的推崇更加强烈,正是这样谦卑明智的领袖才能带领他们获得胜利,才能让他们在这片富裕的土地上安下身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