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走进不科学 > 第七百一十八章 跨越时空的再见

第七百一十八章 跨越时空的再见

第七百一十八章 跨越时空的再见 (第1/2页)
  
  此时此刻。
  
  感受着被自己握在手中的话筒,徐云的表情隐隐有些感怀。
  
  说句实话。
  
  虽然他在很早很早之前就对【红岸】基地的规划有了比较细致的想法,但这部分想法主要在于基地的职能.或者说项目的内容上。
  
  也就是他在基地成立个黑洞观测项目,安排一些人手长期观测收集数据,然后就不过多干涉了。
  
  至于何时能推导出什么结果,这些他原本是不准备事先干预的。
  
  有可能十年内兔子们就能检测到引力波。
  
  也可能十年后连黑洞熵和贝肯斯坦上限都推导不出来,一切成果都看研究人员的能力。
  
  结果没想到的是.
  
  杨振宁居然向徐云索要起了黑洞研究价值的证据,因此无奈之下,徐云只能拿出了黑洞熵这个杀手锏。
  
  没办法。
  
  毕竟后世在黑洞方面取得实锤的成果也不多,无外乎那么有数几个现象和定理罢了。
  
  而这样一来,他就等于把霍金霍老爷子的饭碗给抢走了
  
  众所周知。
  
  在整部人类物理学史上,前前后后诞生过很多知名的物理学家。
  
  这些物理学家有些为人低调,毫不张扬,平日里只知道做实验。
  
  这部分的典型代表就是卡文迪许,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些则性格古怪乖张,话题繁多。
  
  比如说号称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朗道,喜欢给任何事物打分。
  
  见到个妹子他要打分,见到个汉子也要打分,就连啪啪啪的质量还要打分——而且还把这些事儿写成了日记.
  
  再比如赫赫有名的理查德·费曼。
  
  这货贼喜欢去吉安努尼的店里看脱衣舞,然后一边看脱衣舞一边点上一杯柳橙汁计算物理问题。
  
  而在这些极具话题性的物理学家中,斯蒂芬·威廉·霍金无疑可以排到前几名。
  
  不过他的话题性并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而是因为他的经历——霍金的故事此处就不多赘述了,他得渐冻症的故事早就被记录在了语文课本上。
  
  早先提及过。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主要贡献更多在于科普领域,后世他去世的时候因为各种营销号的作妖,学术地位确实是有被拔高了一些。
  
  但另一方面。
  
  拔高归拔高,霍金的学术成就还是很扎实的——只是没有达到一流层次罢了。
  
  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大爆炸奇点理论,二就是霍金黑洞蒸发理论。
  
  其中后者便包括了黑洞辐射、黑洞熵等徐云提到的、或者杨振宁推导出来的结果。
  
  如此一来,霍金今后的走向就不好说了。
  
  他不像海对面的温伯格和盖尔曼,温伯格和盖尔曼的成就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被徐云给截了胡,但徐云敢肯定,这两位大佬今后的成就反倒会更高。
  
  而霍金呢,他在学术方面的道口是比较“窄”的——他只研究天体物理,准确来说是天体理论物理。
  
  他有点类似1850副本里被徐云牛头人了X射线的伦琴,属于徐云也不知道走势会如何的情况。
  
  不过霍金的数学基础还是很强的,所以应该不用太担心他会泯然众人。
  
  另外
  
  等副本结束后徐云还会用邀请函去见一次霍金,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了了霍金的遗愿,因此他对于霍金虽然没那么大脸说什么心无歉意,但至少双方在支付的‘代价’上可以算是对等的。
  
  当然了。
  
  关于那张邀请函徐云还有一些微操,此处暂且不表。
  
  总而言之。
  
  随着黑洞熵和黑洞辐射的推导出炉,有关黑洞观测的立项在理由上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小徐。”
  
  接着杨振宁想了想,对徐云问道:
  
  “按照你的预期,【红岸】基地黑洞项目的具体检测设备大概有哪些?”
  
  说来也巧。
  
  徐云虽然不是天理物理方面的从业者,但他的好基友张和光.也就是科大星系宇宙学实验室的那位在读博士、徐云原计划安排神王星的对象,曾经和他介绍过很多关于黑洞研究的信息。
  
  因此他没怎么费劲,就很快检索出了那部分记忆:
  
  “首先肯定就是射电望远镜了,从X-ray到Gamma-ray多波段进行观测,这也是黑洞观测理论上的主力军。”
  
  “其次则是引力波探测器的协助工作,另外还有无线电波、事件视界望远镜等等。”
  
  上辈子是黑洞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黑洞这玩意儿本身是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因为它的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线都无法逃脱,因此它本身是不发光的。
  
  但是根据黑洞的引力作用和周围物质的运动情况,物理学家却可以通过观察黑洞周围的物质和现象来推断黑洞的存在和性质。
  
  比如说可以观测星系中的恒星轨道,黑洞的强引力会影响恒星的运动轨道,因此可以通过观测恒星的轨道来推断黑洞的存在和质量。
  
  再比如说测星系中的物质吸积盘——物质被黑洞吸引进入后,会形成一个围绕黑洞旋转的物质吸积盘。
  
  这个吸积盘会发出强烈的电磁辐射,可以通过观测这些辐射来推断黑洞的存在和性质。
  
  另外就是引力透镜效应和引力波之类的方法,除此以外的手段就属于短期内没啥实现可能的臆想了。
  
  杨振宁在心中简单分析了一遍徐云的这些方案,微微颔首的同时又说道:
  
  “那么小徐,最后的一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呢?这有啥说头没?”
  
  实话实说。
  
  事情到了眼下这个地步,徐云所说的五个大项目有四个都已经具备了立项的必要,因此红岸基地的落成至少在杨振宁这关是没啥问题了。
  
  不过杨振宁已然对徐云起了兴趣,所以想看看这个素未谋面的驴同志,能不能再拿出一些新奇的东西。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啊”
  
  徐云有些感慨的复述了一遍这个词:
  
  “这个概念的研究,算是一个.兜底吧。”
  
  杨振宁眨了眨眼:
  
  “兜底?”
  
  “没错。”
  
  徐云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对杨振宁解释道:
  
  “杨先生,直白点说,这是一项我认为既存在上限,也存在下限的研究。”
  
  “所谓下限,指的就是所谓的保底,也就是必然可以展现出价值的成果——这点可以明显的反馈在通信技术领域,并且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至于上限.那这就说不准了,可能是对天体物理有促进作用,也可能影响热力学。”
  
  “如果我们真的欧皇.咳咳,运气好的话,一下发现宇宙早期的奥秘也说不定。”
  
  在徐云穿越来的2019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詹姆斯·皮布尔斯,此人便是宇宙热大爆炸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更重要的是他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根据目前的主流理论。
  
  宇宙是130亿年前爆炸的火球,一开始,光和中子,电子质子组成的,体积很小,密度很小,温度很高。
  
  由于温度太高,光子具有极高的能量,可以轻松击碎原子核,所以那个时候没有任何物质,只有一堆物质的组成部分和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
  
  火球不断膨胀,密度和温度都在降低,当温度降低到100亿开尔文以后,光子能量下降到再也无法击碎原子核了。
  
  中子,质子,电子开始结合形成物质。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氢元素和氦元素,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其他的元素是后来在恒星内部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