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杀猪匠 (第2/2页)
那剔骨刀对顶盔掼甲腰悬利刃的他并无威胁,更像防着他把郭扎势杀了。
“郭扎势,老七去城里给将爷办事,将爷答应了给饼子,葱油烙的,赶紧来磕头,给将爷认错。”
衙役火急火燎地说罢,连忙转身对刘承宗点头哈腰道:“将爷,他是安塞城的杀猪匠,城里没猪了。”
“杀猪匠?”
刘承宗上下把郭扎势打量一番,小臂结实得吓人、整个身体像个门板子、两个腮帮子鼓鼓的。
杀猪匠不是肉铺里的屠户,每个村庄皆有这个古老职业,哪怕村庄再小、人丁再少,和棺材匠一样,是较为德高望重的营生。
相对而言是村庄里有人缘、生活条件较好的人,谁家需要动手杀猪,就会找杀猪匠,报酬一般是给点钱、管顿饭,再留下蹄子。
赶上乡邻要立个字据,通常都会把这些匠人请过来当个见证人。
过去长起来的大肥猪要四五个壮汉按住才能杀死,可到如今这个职业已失去存在的意义,人都要饿得活不下去,黑龙王庙山的鸡子饿得眼都睁不开,更别说猪了。
似乎是衙役口中葱油烙的饼吸引了郭扎势,他牵着跪好的小娃,默不作声看着刘承宗。
“我今天给你一块饼,到明天你又要怎么办?”
不是刘承宗心疼一块饼,他对饼不心疼,但确实不喜欢郭扎势这种武装乞讨的态度,何况他觉得没意义。
给他张饼子,对郭扎势、对刘承宗,都没意义。
有何意义?
一顿吃不饱的饭难道能被称作知遇之恩吗?这至多是精准扶贫,过了今天这父子俩往后该饿死还是饿死,该去当强盗还是去当强盗。
个人本有个人际遇,但刘承宗想验证件事。
郭扎势并不迷茫,他的目标非常清晰:“我只要一顿饭,绝不缠着拖累将爷。”
那一瞬间刘承宗脑子里有许多想法,正逢着那早前进城的衙役拉着板车,板车上坐惊魂未定的妇人与三个童男童女,他看着板车问道:“会赶车么?”
“嗯?”
杀猪匠不是傻子,作为杀猪匠其实见识比许多农人多得多,最开始没反应过来,不过紧跟着就连忙道:“会,牛车马车都会。”
“家里还有别人?”
“没了,就我娃,他吃的不多,有一点就能活。”
“给我赶车,管你一天两顿,未必能吃饱,干不干?”
郭扎势捣头如蒜,把刀子扔在地上,不但自己磕头还拉着小娃一起,才磕三个头,人已哇哇大哭乃至嚎啕。
这哭泣来的太过突然,让刘承宗手足无措。
没人想死,尤其是饿死,所以为多活一两天的幸运,磕几个头可以理解。
但这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没有三十多岁的男人会因为一份这样的工作而哭泣,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哭得像个娃娃。
他说这是第一次乞讨,他祖上四代都在安塞城杀猪,一代代子承父业,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
安塞城没有猪了。
当天崩地裂大厦倾颓,他成了最没用的人。